武汉餐饮业使用食品添加剂泛滥 无监管标准

2012-4-21

来源:楚天都市报 “一滴香”的报道刊发后,引发读者热议和职能部门关注。一位厨师致电本报记者:“除了一滴香,餐馆的厨房里还有很多其他增鲜调料:肉宝,专门做肉类的,十里飘香;辣椒素,一滴就能辣翻你!”

  省消委认为,使用一滴香制成的“伪高汤”涉嫌商业虚假宣传,餐饮企业在使用时应向消费者说明;质检部门则指出,我国目前大小企业生产1000多种香料,却只有40多种国家标准。相关标准的缺失导致监管存在盲区,质量存在隐患。

  食物添加剂五花八门

  在食品添加剂市场,一滴香绝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昨日记者走访汉正街批发市场,一家调料用品店内,各种瓶瓶罐罐琳琅满目,老板打开一瓶粉末,刺鼻的香气扑面而来。“这是味极鲜味素,一般的味精、鸡精没得比。”某品牌的“肉馅宝”上写着:包子、饺子、馄饨馅料专用。老板告诉记者,不少做早点生意的人来买,把这种粉末跟肉馅一起搅拌,能增加浓郁的香味。

  记者发现,几乎每家调料店里都出售这种“肉宝王”,500克一罐,售价50到100元不等。记者询问店主效果最好的是哪一种,该店主回库房拿出一瓶“美国肉宝王”:“这一种的渗透力最强,能掩盖肉的不良气味,去腥、去苦、去异味,用了之后肉会特别嫩滑。”

  随后,记者来到武昌中山路一调料公司,称要做烧烤生意。销售人员拿出了一种“辣椒素”:“这种东西一般不允许用,特别是合成的,我们卖的一般是客户应用于饲料,也有用来做食品的。”销售人员陈小姐还告诉记者,“街道口有家超市,就是用我们的产品,做秘制鸭掌等,每天脱销。”

  高汤、卤汁、卤味这些“功夫菜”,也能轻松地用添加剂来完成。民权路某品牌的“猪骨高汤”上写明:用开水冲开即成浓郁骨头汤。一家专卖“鸭脖子香膏”的老板则告诉记者,市内不少酱卤鸭、烧烤鸭子都用这种香膏。

  采访中,记者还意外地发现了“豆浆一滴香”。某品牌的“豆浆香精”,200克就卖到90元。店主解释,这种香精用量很省,只要几滴,就能散发出纯豆浆的香气,就算稀释数百倍后仍然能够闻到明显的豆浆味。老板透露,一般来买豆浆精的都会搭着买一种清甜素,同等分量清甜素的甜度能高出白糖数倍以上。

  厨房是关起门来做事

  这些品种繁多的食品添加剂,大都在包装说明中标明了用量。某品牌的“土鸡肉香粉精”建议用量为0.2%-0.3%,某烧烤专用调料标注的参考用量为0.2%-0.4%,某“猪骨浓汤”上标明按成品量的4%-5%酌量添加。但也有些产品显得含糊不清:某鸭脖子香膏上写着,用量按个人口味而定。

  而不论这些添加剂的建议用量是否精确,实际操作中并没有太多顾忌。青山工业二路一餐馆厨师却向记者透露,就算产品没问题,不少厨师也都是超量使用的。“为了让菜和汤特别鲜美,通常都是加量地放,不然炒熟了味道还是不够浓,”该厨师说,一般都是凭着感觉放,尝一尝觉得“味够了”就行。“再说,写的那些百分之几的用量,谁会真的去算?”“用不用,用几多,从来没人管。”在餐饮企业打拼了七八年的杨先生告诉记者,如果是做大鱼大肉的菜,添加剂的量绝对少不了;而当天的肉质量若是不好,还要加量。

  对此,省烹饪行业协会工作人员介绍,国家出台的《食品添加剂生产监督管理规定》对可以使用的食用香料、香精做了明确规定,但食品添加剂的生产、销售、使用究竟该如何规范,还只是一个待解决的课题。某餐饮点评网工作人员也表示:“厨房是关起门来做事,用量方面只能靠从业人员自律,监管起来难度很大,如果在全行业强制实行产品标准化,才有治标的可能。”

  使用一滴香应该明示

  对于包括一滴香在内形形色色的食品添加剂,湖北省消委秘书长贾明乡称,餐饮商家使用“一滴香”等应该明示,目前餐饮企业在给顾客的菜单上只会标明是何种汤,而没有写明添加“一滴香”等合成香料。贾明乡认为,餐饮企业用合成香料调制成高汤味道的锅底,冒充高汤,这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贾明乡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举例说,你端上来一碗香喷喷的老鸭汤,但实际上,却是“洗澡”鸭肉加上所谓“一滴香”等添加剂制成的,这就对消费者造成了误导。从消法的角度来说,即便“一滴香”是安全的,那也应该注明出来,把所有成分都清楚地列出,让食客看到,然后自己选择。

  事实上,新近曝光的“一滴香”只是餐饮企业使用的数百种添加剂的一种,还有大量食品添加剂埋在“地下”。对于记者实地踏访获得的信息,比如肉馅宝、辣椒素以及豆浆香精等,武汉市质监局相关负责人昨日表示,“只要是取得国家生产许可的食品添加剂,都可以依据相关标准进行使用。问题的关键不仅是一滴香等是否有质量问题,还在于企业在使用时应该向消费者明示。”

  今年以来国家相继出台《食品添加剂生产监督管理规定》等新法规,明文规定使用食品添加剂需要向消费者明示,例如目前在饮料、红酒等产品标签上已经标注出所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具体化学名称,但是目前各地频频使用添加剂的餐饮行业,并未对外明示。

  据了解,监管部门对餐饮企业使用食品添加剂已经进行过多次检查,但检查并不是目的,如何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管制度,让餐饮企业履行告知义务,强化餐饮企业的责任,规避食品安全风险隐患,仍待破题。

  香料标准已极度缺乏

  此外,即使“一滴香”等添加剂大多都获得QS质量安全许可,也不一定意味着绝对没有问题。

  记者从省质检院了解到,据初步统计,目前国家食品工业分类有共计1097种可以使用的食品香料,但香料类产品标准的仅有42个,香精类标准有2 个。1000多种香料,仅有几十个产品标准,不到总量的4%,这严重影响香精香料的发展,产品质量存在安全隐患。

  据介绍,合成香料是一个纯粹的化学过程,产生有毒有害副产物在所难免,如果没有产品标准,很难控制品质以及安全。天然香料在提取过程中也大量使用化工产品作为溶剂,包括一些致癌物质,如苯、甲苯和二甲苯等,如果没有产品标准的科学规范,这些提取剂残留就没有界定,可多可少,受危害的最终还是消费者。

  记者从商家提供检测报告看到,监管部门对“一滴香”大多仅仅检测重金属、含砷量等指标,但却并没有涉及苯、甲苯和二甲苯等项目。

  此外,相关标准“太老了”,现有的标准除了乙基麦芽酚(GB12487-2004)是近期的外,其他都已经十几年了,天然薄荷脑 (GB3862-1983)以及香兰素(GB3861-1983)等的标准已经20多年,按照标准一般3年就要更新的国际惯例,香精香料的标准远远超期服役。

  由是观之,一滴香等食品添加剂生产环节的标准过时,使用环节的标准落空,才导致餐饮行业种种乱象层出不穷。如何从根本上对上述问题加以治理,考验职能部门的管理智慧。



  1. 上一篇:青岛餐饮业:800人以下,销售额1.5亿元以下为中小企业
  2. 下一篇:集体食堂禁外购熟食

相关文章 餐饮业 食品添加剂 武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