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出台 广东省向餐饮乱象宣战

2012-5-28

      餐饮、食品界乱象丛生,从快餐业的勾兑汤料,到回锅老油,再到“绝育”黄瓜、毒豆芽、染色馒头、牛肉膏、“爆炸”西瓜等,这些对人体有直接危害的食品纷纷流入餐桌,造成餐饮安全指数的日益下降,于是消费者对放心餐饮的诉求愈发强烈。

  餐饮界的乱象有哪些?政府又出台了哪些有力措施予以整顿?我们对去年至今年餐饮食品业政府的整顿措施进行了简要的回顾。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出台

  卫生部公布《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等4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其中规定,所有食品添加剂必须在食品标签上明显标注。《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包括了食品添加剂、食品用加工助剂、胶母糖基础剂和食品用香料等2314个品种,涉及16大类食品、23个功能类别。除了面粉增白剂已不见踪影外,还删除了过氧化钙、甲醛等品种,这也是基于没有生产工艺必要性的原则。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对现行涉及食品标签管理的法规、标准进行了清理整合。修订后的标准,强调了食品标签中食品添加剂的标示方式,要求所有食品添加剂必须在食品标签上明显标注。

  餐饮企业内部监管仍是软肋

  最近,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餐饮等生活服务类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信息披露指引(试行)》(以下简称《指引》)。《指引》规定,除了餐饮、美容、健身等服务类公司外,其他类型的连锁经营企业或生产经营中存在大量个人客户和现金收付的企业,也可参照《指引》进行信息披露。《指引》对企业业务发展状况、主要经营模式及持续发展能力、发行人食品安全卫生安全、发行人主要管理制度及执行情况、发行人公司治理、发行人商标商号等信息的披露进行了规定,但没有对餐饮企业的发行门槛作单独的量化指标。

  推行领导干部负责制

  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等地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推行食品安全整治区(县)长负责制,统筹推进市县两级食品安全监管职能调整,实现各环节紧密衔接,有效形成全链条监管;重庆、广东、辽宁、湖南等政法部门全力做好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的查处、侦破工作,严惩并公布了“毒豆芽”、“墨汁粉条”、“染色花椒”等一批食品安全违法犯罪案件;吉林开通24小时投诉举报热线,聘请1300名食品安全义务监督员,对食品安全隐患深入社区摸排线索;四川统一发布各食品监管部门、公安和纪检监察部门举报电话;广西加大投入力度,给监管一线增配了快速检验检测设备,用于快速筛查有可能被添加的非食用物质;江苏、广东、内蒙古、宁夏等地通过多种方式,大力开展食品安全科普工作,广泛宣传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危害以及有关防范、惩处措施。

  “三打两建”工作初见成效

  自2012年2月广东省、市两级党委和政府统一部署开展“三打两建”专项整治以来,记者从广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了解到,餐饮服务领域全面发动了“三打两建”(打击欺行霸市、打击制假售假、打击商业贿赂、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市场监管体系)战役,整治问题区域,打击违法行为,取得了初步成效。

  首先,摸查了一批案件线索。积极建立和畅通信息来源渠道,2个月来已收集329条信息线索,各区、县级市局通过监督检查抽验、群众投诉举报、专业打假团队举报、监测媒体网络报道、暗访摸查、加强与有关职能部门信息沟通等有效方式,主动发现案源和涉案信息,排查出一批有效的案件线索,为深入打击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查处了一批违法案件。截至3月底,全市已立案查处制假售假案85件。

  第三,树立了一批示范典型。制定了《广州市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工程建设实施办法》,在白云区、番禺区等地区相继启动了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工程建设工作,通过示范工程的带动效应,使全市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的综合水平迈上新的台阶。

  第四,规范了一批经营单位。依托网格化监管模式,“打、防、治、扶、建”多措并举,进一步规范餐饮服务提供者的经营行为、净化市场风气。针对餐饮服务单位索证索票管理制度、餐饮具清洗消毒制度、从业人员健康制度难以落实等长期的难点问题进行重点规范,执法人员耐心指导餐饮经营者如何建立索证索票管理,如何有效进行餐具洗消,要求使用合格的一次性餐饮具,督促从业人员到有资质的体检机构进行健康检查。截至3月底,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8365人次,检查餐饮服务单位7688间次,责令限期整改126家。经过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方式,餐饮服务单位经营行为得到有效规范。



  1. 上一篇:上海一餐厅玻璃外墙被十几人持棍砸烂
  2. 下一篇:全聚德回应鸭油被转卖为地沟油

相关文章 餐饮 广东省 食品添加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