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30年商业品牌史的“得”与“失”

2014-9-09

 
以往企业品牌发展是基于社会过往10~20年各个产业黄金周期高速递增而产生,例如酒水,家电,日用、零售等,很多老板创业时都不知道为什么叫这个牌子,先干起来再说,一切都是基于生产力和供应链需求来展开业务,即BtoC,品牌建设只是二级命题,且品牌即广告的单一思维也是根深于企业家认知。
同时,在传统4P营销理论的影响下,“商业三大主义”逐步成为主旋律,即:“大生产、大流通、大传播!”方式,三大主义整整影响了二个时代人(60、70)的营销思维方式,在三大主义背后实质是供应链产销一体化思维为主导,市场用户思维滞后。
在那个时代,跑马圈地,政府支持,以贷换代等方式更让企业家认为这才是成功之道,在一个不是纯粹市场竞争的大环境下又有谁去真正关注用户呢?——“消费者就等于被宰的羔羊”,脑白金、恒源祥等品牌诞生。
传统4p营销理论,只能解决生产-通路-销售问题,无法解决品牌溢价和消费者增值问题!
因此,在一个市场初级发展阶段是不会诞生中国的超级品牌,更多的是完成了企业销售目标和承载生存并发展的使命。中国企业还都太年轻,我们的品牌还都太年轻。经过30年的商业竞争及较量,中国企业家清晰的看到与西方企业最大的差距不在理念、管理、技术、文化上,而是在品牌,就是在品牌的较量中我们始终处于被挨打状态。
为什么茶叶行业没有立顿,为什么化妆品行业诞生不出欧莱雅,为什么运动鞋干不过耐克?为什么白酒行业缺少轩尼诗?.......

  1. 上一篇:如何建立新媒体下的会员制
  2. 下一篇:定位式营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