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本土化,人才国际化

2012-3-19

 一直以来,无论是本土品牌酒店还是国际品牌酒店,都面临着“本土化”和“国际化”的问题,本土品牌酒店希望能引入国际化的管理、国际化的人才、打造国际化品牌……而国际品牌酒店希望能更好地融入中国市场、产品本土化、服务本土化、吸引更多的本土客人……

  如何最大限度地各取所长,实现国际化和本土化的有机结合,做到“思考全球化,行动本土化”,这是无论本土品牌酒店还是国际品牌酒店都需要面对的一个问题。而尽管前路坎坷、充满风险,尽管要经历复杂的整合过程,但所有的酒店都在向这个目标迈进,这个过程也给不断成长的中国酒店人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而雅高酒店集团大中华区市场销售管理总监朱小刚先生,作为成长在国际品牌酒店的中国酒店人,对“本土化”和“国际化”有着更为深入的认识。近日朱小刚先生做客迈点网《西湖论坛》栏目,与我们一起分享他对此话题的种种体会。

  本土酒店人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迈点网:您是在国际酒店集团内担任高管的本土酒店人,而现在有越来越多的本土酒店人才在国际酒店品牌工作,而且职位也越来越高,这是否意味着中国本土酒店从业者的素质和水平都已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未来本土酒店人才是否会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朱小刚:可以这么说,也应该这么说。现在跟我入行那时相比,在这方面的变化是翻天覆地。现在很多酒店人,说是本土酒店人,但实际上已经是混合体,有很多都是从海外学习归来的。他们已经具备了国际酒店管理的一些实践操作经验。

  时代在变化,所以中国人当然已经发展起来了,很多本土酒店人已经在国际酒店集团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只是有的集团本土化速度快点,有的集团进入中国时间较短,可能相对慢一点,雅高在这方面也是在积极的赶路。我就索菲特这个品牌举个例子,杭州萧山索菲特的总经理、南京钟山高尔夫索菲特的总经理现在都是中国人,至于说像铂尔曼、诺富特、美居这些品牌的高管人员中中国人就更多了。所以的确,现在中国人在国际酒店集团里面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迈点网:那从集团角度,他们是不是希望中国本土的酒店人能成长起来?

  朱小刚:我想应该是的。第一是更能让酒店集团和本土的客人之间达成共鸣和共识,本土酒店人更了解国内客人的需求,这样就能更好的满足他们的需求。另外对于集团的运营和扩张而言,无论是人力资源成本还是其它方面的成本,这也是一个有效的控制,也有好处。

  迈点网:这也是能加快这个酒店的本土化? 

  朱小刚:对,但是本土化并不是越快越好,拔苗不能助长。因为本土化的前提是人虽然从之前老外变成中国人了,但不能说换个中国人就把以前一切做法都转化了。国际品牌酒店的运营和发展有着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优势。而人员的变更,对于管理和服务的品质要求和标准设定是不会改变的。[FS:PAGE]  本土酒店和国际化人才都需调整转变

  迈点网:虽然大部分在国际酒店集团工作的高级职业经理人跳槽还会选择国际酒店集团,但还是有很多选择了国内酒店,随着国内酒店集团的发展、完善,这种趋势会不会越来越明显?会不会有越来越多的国际酒店集团高级职业经理人加入国内酒店集团? 

  朱小刚:我觉得,虽然国际酒店集团开始本土化发展,但这未必意味着,这些国际酒店集团工作的酒店人,就会更多地向国内的酒店集团去流动。国内的酒店集团,我认为是非常需要这些有国际背景的酒店人,但需要是一方面,可是国内酒店集团的平台有没有搭建好也是个问题。换句话说,你得先种梧桐树,才会有凤凰来,所以梧桐树种起来没有?是口头上种起来,还是真的种起来了?种起来之后,有没有人去精心维护?还是以为凤凰来了之后这个梧桐树就会顺利生根、发芽,一切就能够自然顺利的发展了?

  我想就体制问题谈一谈,第一类,国企的酒店集团,有很多国企的先天特征,而这些先天特征是否能够被那些从国际酒店转过来的高管消化吸收,这是一个挑战,有些人能够顺利接受、顺利转身,有些人不见得,因为他习惯了某一种工作方式。第二类,民营酒店集团,他的体制很灵活,但也许有任人唯亲还是任人唯贤的问题,这存在一个信任度的问题。另外当初跟老板打江山的元老共同形成的有意无意的包围圈,对有国际品牌酒店背景的空降兵来说,他们能不能有效的应对。如果请了一个总经理,但是这个总经理在很多问题上没有权力,那过一段时间,这个人自然会流失掉,这个问题也是屡见不鲜的。

  有的企业和我说,我开这么高的工资,年薪一、二百万,怎么还请不来人才呢?我说你肯定能请来人,问题是你请来之后能够做多久?请来两个月就走了,如果一个人是这样、两个也是这样,那问题就是梧桐树到底种了没有,还是只是个花架子?

  所以如果国际品牌酒店的职业经理人要选择国内酒店,第一要调整心态,如果习惯了某些外企高高在上、一切过于按部就班的氛围,到某些国内酒店就可能存在适应性的问题。心态调整完之后,还得想办法接受他们的文化。你在国际品牌酒店可能可以六点钟或者七点钟下班,而下班后就是你的个人时间,老外很尊重你的个人时间。而国内酒店的老板很多事不是在办公室跟你谈,因为他有他的一些客户、政府关系要协调,可能晚上要应付得很晚。他作息时间不跟你一样,你早晨准时八点半开早会吧,他可能十二点半才上班,他晚上六、七点钟精神焕发的时候,正是你一天工作收尾很疲惫的时候,这时如果老板要叫你谈工作(可能以喝酒、打麻将等形式来进行),你怎么处理?所以说国际酒店人自身的心态也要能够调整,这个就是很现实的问题。第二,反过来说,民企和国企体制也要调整,要尊重国际酒店人,这是两种文化在交融。比如打板子的话,我肯定是每边五十大板,两边都要有调整。这就像是结婚,两边原来不同的生活习惯,都要克制一下,这样才能组成一个家庭。

  迈点网:但现在很多国内酒店集团都认为国际品牌酒店的职业经理人不一定能适应国内的集团,所以他们还是偏向于自己培养。

  朱小刚:我觉得不能去下个结论说,国际酒店人很难适应你,那是因为你从来没有想过要去适应人家,一味的希望别人来转变。这个心态就像结了婚以后希望太太就变一个人,这样的老公我看也是有问题的。所以我觉得还是刚才说的两方面都要转变,你期望他们转变,固然没错,可是你自己也要转变。

  如果国内酒店集团的人才都完全单靠自己培养,现在规模不大时也许可以,但要想再做大、做强,或者将来走出国门,那么到时怎么办,还是自己培养?所以我很崇敬联想董事局主席柳传志先生,因为不论是国内的高级职业经理人,还是真正的国际职业经理人――原IBM过来的CEO,都能管好,而且相安无事。这个才是我们需要去学习的,不能简单的说,职业经理人心态不好、经常会跳槽、都养不熟。你总是说养不熟,那你饲养的方法是不是有问题?[FS:PAGE]  行业趋于理性发展

  迈点网:从您入行到现在,这些年的中国酒店业,在您眼中经历了怎样变化和发展呢?

  朱小刚:这个问题很大,我只能从我个人的感受来说一说,我用三个关键词来代表三个阶段吧。

  第一个关键词是:质量。中国酒店业发展的初期,随着一批国际酒店的进入,之前的政府、国有宾馆意识到客源流失了,所以九十年代开始到现在大家都在想方设法抓质量。第一是硬件质量,现在新开的酒店,不论是国有背景还是民企背景,都是富丽堂皇的。第二是服务质量,都在向国际学习,什么五常法、6西格玛都在去引用,都恨不得把自己武装到牙齿。这个提升质量的变化阶段,到现在还在进行中,这个变化非常大。

  第二人关键词是:数量。随着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房地产业从九十年代中后期突飞猛进以后,也带动包括酒店业在内的商业地产发展。以前酒店的投资商是做什么行业的都有,酒厂、药厂等都有。随着房地产业异军突起,现在大量的酒店建造的幕后,都是房地产商在推动。而且酒店数量激增,在很多城市:比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苏州等城市出现了严重的酒店供大于求问题。短期内的市场增长、需求的增长是不能够消化这些供应量的增加。所以,数量的变化给很多国内饭店带来的是经营的压力和直接经营环境的恶化。

  第三个关键词:定位。定位的这个变化我认为刚刚开始。质量的变化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就开始了,数量的变化是从本世纪初开始的,而我想下一步就是酒店定位的变化,这是我的一个预测。在过去的这段时间,我观察到各地新开业的酒店都清一色的追逐豪华,不分县城还是省会、首都,投资的酒店都在追求高档、豪华。我看像很多酒店要搞红酒吧、雪茄吧,而中国的消费群体抽雪茄的到底有多少?每天晚上过来品红酒的又能有多少?面对这么有限的消费群体,投入的成本,什么时候才能收回?这种风气,反映出业主对自己酒店投资的定位不清晰。而现在我们已经逐渐开始看到了,酒店投资更趋于回归理性,越来越多的业主已经认识到要应需而定,要根据清晰的市场定位来引导酒店的投资建设。

  迈点网:那这次金融危机的到来,会不会让酒店业有一个很大的改变?无论像是投资过热,还是定位、心态这方面,会不会有很大影响呢?

  朱小刚:肯定会,我了解到很多原来设定在2010、2011的开业的项目,因为金融危机都推迟了,但并不是取消了。因为这块地已经征了,大楼已经建设到了一半,不可能说就不做了。但就是往后推到2012、2013年,想等到市场好一点再开,这是一个影响。第二个影响,有酒店撤离,比如上海W酒店,这栋楼现在从酒店变成一个商业地产,这些都是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是,国内有个很特殊的现象,就是有部分酒店投资的背景并不是简单的要看这个酒店单一项目的回报率,而是要它去带动其它项目的收益或者获利,这种情况下情况就也许就要另当别论了。

  迈点网:但就算是金融危机,不只是雅高,还有其它的一些国际品牌酒店,未来在中国开店计划还是很多。

  朱小刚:酒店还是会开的,这是毋庸置疑的。现在相对受影响比较少的市场或者说区域,如果业主看到值得投资的项目,那还是会投资的,只是可能要往后推。而且投资地方要选择了,可能有些过热的地方,大家都会想办法去避开,将来的二三线城市可能机会更多一些。

  同时雅高在中国的高速增长和我们的一些优势和特色也有很大的关系:雅高是世界一流的酒店集团之一,但各大国际酒店集团之间还是有区别的,我的感觉是雅高有一个明显的优点是更灵活:雅高有自己的一套很强很全的管理系统和标准,但是它同时也很能够理解、满足不同城市、不同酒店的业主的价值观、原则和需求。相对其它的一线酒店管理公司,雅高更能够体贴照顾业主实际需求和项目的实际情况,尽最大的可能和善意,去进行配合。雅高的这方面在业内的声誉还是很好,这个特点也帮助了雅高在过去短短三年里,酒店开业数量大幅度增长。

  迈点网:今后雅高发展重点会偏向二三线?

  朱小刚:也并不会说特别偏向二三线,因为雅高在二三线布局已经很多了。我们进入二三线城市的优势就是品牌分布很全面,我们可以选择用不同的品牌进去。像扬州、镇江我们可以用宜必思进去,像无锡现在国际品牌酒店不多,那我们已经签了一个铂尔曼酒店的项目了,所以雅高在二三线城市一向是比较灵活。同样的,我们也在审慎评估上海、北京这些地方,如果有好的项目,还是会毫不犹豫。举个例子来说,我们的发展部门刚刚在上海签了三个高星级酒店,分别在张江高科技园区、上海火车站南站、闸北区,这个发展速度还是比较惊人的,这也说明我们还是比较看好上海的。


  1. 上一篇:餐饮服务人员应具备的职业素质
  2. 下一篇:为春节储才餐饮业涨薪10%

相关文章 酒店 人才

网友评论